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思政教育

西安交大核专家深度剖析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

发布时间:2011-03-29 点击次数:39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针对日本核泄漏所造成的民众恐慌,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系核能专家苏光辉教授、吴宏春教授,二附院核医学科专家王社教教授18日接受了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深度剖析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


核泄漏与核爆炸

“核爆炸是指核武器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其破坏力分三个区域:中心区主要是高温造成的伤害,包括高浓度的放射性尘埃;中间区域是冲击波;外部区域是放射性污染。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或者核装置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苏光辉教授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核爆炸与核泄漏的区别。他说,核爆炸需要燃料浓缩度达到较高值,而一般核电站燃料浓缩度仅为3%,远远达不到核爆炸的程度。

吴宏春教授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仅是由于反应堆排出的氢气在反应堆外发生了爆炸。截止目前,此次事件被定为五级事故,属于放射性泄漏。


剖析事故成因

苏光辉教授认为,如果措施及时得当,核泄漏本可防止。他在讲述中还原了事件的全过程:福岛核电站处在地震重灾区,地震发生时,反应堆紧急停堆。但停闭之后,核燃料中裂变产生的其他物质会继续衰变,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核电站需要电动泵继续运转,带出这部分热量。不幸的是,地震导致了主供电系统损坏,电动泵无法运转。为此,核电站启动了第二道保障机制,立即投入柴油发电机组为泵供电。随之而来的海啸损坏了发电机组,核电站不得不投入第三道保障措施,采用应急电源供电。而应急电源工作八小时之后运来的发电机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投入使用,事故进一步恶化,余热无法带走,反应堆温度持续上升,在高温下,包裹核燃料的包壳与水发生锆水反应,产生大量氢气;另外核心内的高温,水分子会分解为氧和氢(易爆混合气体),氢气积累导致了后来的爆炸,最终造成核泄漏。

苏光辉教授剖析了日本核泄漏事件的成因。首先,此次地震和海啸是1900年以来第五大地震、日本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甚至超出了核电站设计时考虑到的自然灾害的极限情况。其次,事故机组服役至今已超过40年,当时的设计与当前设计相比,在安全保障技术上有质的差距,经过40多年的运行,机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老化现象。第三,关键时刻外运来的柴油发电机不兼容,没有时间争取外界支援,体现了极端事故下的盲目与慌乱。此外,福岛核电站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缺陷,该电站并未建造安全壳,仅建造了反应堆厂房,而厂房的结构强度与安全壳无法相比,实际上相当于核电厂无形中少了一道包容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屏障。

苏光辉教授认为,在第二道保障机制柴油发电机组失效后,核电站应立即做出直接采用海水冷却的决定,但其考虑到海水对反应堆的破坏以及反应堆建造成本巨大,并未在第一时间采用这一措施,最终事态不断恶化。此后由于堆芯太热,冷却水无法注入,导致了燃料外露、堆芯融化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核辐射不会危及中国

吴宏春教授表示,核辐射不会危及中国。他说,福岛核电站建于日本东海岸,面向太平洋。核辐射扩散影响范围一般来说为20公里,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为例,其最严重的影响区域为20公里,有影响的范围大约为200-500公里,超过500公里以外,基本没有影响,我国海岸线处于影响范围之外。此外,现在是春季,日本海峡以由西向东的暖风流为主,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核污染不会由风从日本带往中国,反而会离中国越来越远。他还说,核污染对日本近海肯定会有所影响,但宽广的大海是天然的屏障,放射性核素通过海量的大海稀释后,影响我国近海可以说微乎其微。“所以核辐射对我国不会产生影响,尤其身处内陆腹地的陕西更不可能受到影响。”吴宏春教授表示。


勿轻信谣“盐”

王社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人处于污染区域,提前口服碘确实可以保护甲状腺,但碘盐中碘的含量很少,大量食用也不能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他解释说,放射性碘通过水源、空气等进入机体后,会进入人的甲状腺,释放贝塔射线,对人体起到破坏作用。一段时间内口服非放射性碘,可提前占据、封闭甲状腺,阻断其吸收放射性碘,但是成人每日仅需要150微克碘,为达到效果需持续口服毫克级的碘,即高出正常水平千万倍的量。王社教教授提醒公众,过量摄入碘将可能诱发各种甲状腺疾病。

吴宏春教授说,我国食盐供给充足,其来源主要是湖盐和矿盐,海盐所占比例很低,根本不会闹盐荒。


专家呼吁:保持冷静 切勿恐慌

苏光辉教授呼吁道,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核泄漏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就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最恶劣的事件正逐步得到控制,大家对核泄漏带来的影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希望大家对核电能抱有信心,不要谈核色变。

新闻链接:

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系创建于1958年,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核反应堆工程与核反应堆安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批准成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防科工局国防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主干课“核反应堆热工分析”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和陕西省精品课程。建立迄今为国家核工业和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编辑腾飞工作室 马丹阳)